(2017-11-30)不論科技與溝通管道如何變遷,行銷手法萬變不離其宗,創意仍是王道。如何創造出客戶與消費者買單的內容,將品牌聲量拉高到最大分貝,難倒一票「搞創意的人」。然而,本土廣告公司雪芃卻能在2016年以Be A Giver系列campaign獲獎連連,2個月內引爆超過200個華人區主要論壇及媒體爭相討論,讓台灣1300萬工作人口平均每人點閱率達1.3次,甚至成為公益團體學會研究案例,更一舉拿下2016年度風雲代理商及2017年4A創意獎全場最大獎殊榮,他們是如何辦到的?
(2017-11-30) 雪芃廣告群創意總監林智豪花了6-7年時間與客戶104希望基金會培養默契,近距離觀察客戶的品牌核心與產業特色,進一步梳理出社會氛圍中的衝突與對立,這樣的世代不和諧也衝擊著職場,如何讓白熱化的世代衝突轉化成彼此合作、欣賞的正能量?於是Be A Giver campaign—一場以幫助為名的社會運動正式啟動!
104創意團隊。中間為群創意總監林智豪、左為創意總監林育立、右為創意總監官麗櫻。
剝洋蔥 找創意 感動無所不在
林智豪說:「不論世代如何交替,觸動人心的元素不會改變,30、50年前讓人感動的瞬間,現在依然具有同樣的溫度與影響力。」所以有了Be A Giver系列的幾支影片。從第一支影片,藉由知名導演吳念真拋出「當我們有能力時,會不會記得我們曾經被幫助?」的溫情喊話,接續著第二支影片,透過7位人資主管和老闆在職場「以貌取人」的謬誤,再次提醒givers為職場後輩留點機會。最後一支影片,以牙醫歌手張洪量領著習醫卻愛玩音樂,甚至不惜與父親正面衝突的年輕人互動為主軸,帶出職場老鳥們-givers如果都願意不藏私地傳授職場菜鳥們-takers所學,而takers也願意以開放態度虛心接受givers的意見,哪裡來的世代不和諧?
從第一支影片推出,一周內就吸引600萬人次閱覽,直到第三支影片短期內更突破2,500萬次瀏覽率,獲得廣大迴響和關注,也突顯雪芃獨特的創意文化與能量。林智豪說:「企業領導人會影響企業文化與用人哲學。雪芃創辦人暨董事長謝中川就是老一輩的Giver:苦幹實幹,而且身體力行。雪芃在兩岸三地約有160名員工,所有的中高階幹部,包含老闆自己,每天都在前線打仗,帶著takers一起拚搏,沒有哪個老鳥是坐在辦公桌前蓋橡皮圖章的。」
雪芃獎座光這次104的獎座就快填滿一座牆。
雪芃的創意哲學:
觀察力、挖掘力與說故事的能力
雪芃的創意哲學是什麼?林智豪認為:「敏銳的社會觀察力、挖掘故事與說故事的能力,除此之外,我們非常貼近客戶,從品牌命名到創意發想、campaign操作,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客戶,每分每秒都試圖挖掘更多有溫度的故事。」104希望基金會的campaign是一例,過往羽絨衣客戶Traveler的Be a Traveler影片又是一例。
影片描述一位落寞男子隻身到異鄉尋訪車禍身亡女友的最後足跡,透過女友身前所穿羽絨衣,讓分隔兩個世界的男女有了連結,羽絨衣為陌生男子帶來溫暖,也為傷心的男友帶來暖心的思念、情感與回憶。這支影片跳脫羽絨衣的功能定位,讓品牌走進每個人的生命情節,成功塑造Traveler品牌形象。
另一支肌樂影片也充分突顯雪芃善於說故事的本領。片中,職場男女用肌樂治療身體的痠痛,也用肌樂治癒心理(暗戀與失戀)的痠痛,肌樂搖身一變成為「最奇怪的表白利器」,觀影者莞爾之際,也觸動生命中似曾相識的情感記憶,最後不忘調侃世間男女:「痠痛是身體給你的回饋,快樂也是。」成功提升肌樂的品牌印象與好感度。
雪芃廣告成立於1992年,走過25個年頭,始終將自己定義為「最貼近客戶的夥伴」,近年來觸角延伸至對岸,上海、廈門都有分公司,未來希望結合兩岸三地雪芃人的第一手社會觀察,挖掘更多撼動人心的品牌故事。